当前位置:首页 > 易欧 > 正文

闻博:币安涉洗钱被罚43亿美元,背后是新一轮“猫鼠游戏”

“比特币迷雾”案件

2021年4月,一名持有俄罗斯和瑞典双重国籍、名叫罗曼·斯特林戈夫(Roman Sterlingov)的嫌疑人因运营“比特币迷雾”被捕,他用加密货币洗钱的数额估计达到了3.36亿美元。

闻博:币安涉洗钱被罚43亿美元,背后是新一轮“猫鼠游戏”  第1张

闻博:币安涉洗钱被罚43亿美元,背后是新一轮“猫鼠游戏”  第2张

罗曼·斯特林戈夫(图/TorEkeland)

“比特币迷雾”是一种为加密货币提供“混币”服务的平台,这种服务在英语中被叫做“mixer”或“trumbling”。该平台运行时间从2011年至2021年,长达十年。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来源可追溯、可识别的加密货币与其他加密币混合在一起交易,就好比把一堆硬币混在一个储蓄罐里摇,从而掩盖加密货币资金的来源,使资金的踪迹更难以被追踪。

“比特币迷雾”向客户收取2-3%的服务费用。用户将比特币发送到“比特币迷雾”的钱包地址,它会将用户资金集中在一起,将其扣除费用后退回。这使得追踪特定硬币的踪迹变得非常困难。

简单说来:

•毒贩A发送1个BTC至“比特币迷雾”的地址;

•商家B发送2个BTC至“比特币迷雾”的地址;

•“比特币迷雾”的钱包现在将3个BTC混合在一起;

•“比特币迷雾”向用户C发送1个BTC,向用户D发送2个BTC……

“比特币迷雾”通过打破清晰的交易链,破坏区块链追踪并隐藏非法资金。也因此,斯特林戈夫被指控故意设计“比特币迷雾”来为犯罪活动提供便利。后据警方估计,通过混币服务流通的比特币中,至少有23%被转移到了“丝路”等基于暗网交易的毒品交易网络。

目前美国法庭对斯特林戈夫的审判还在进行中,而斯特林戈夫坚称自己是无罪的。他声称不记得自己创建过“比特币迷雾”的网络域名,自己的编程技术也很菜,不可能建立“比特币迷雾”这种复杂的网站,等等。

不过,外界关心的不是他的自辩,而是美国检方如何向法庭展示他们的技术手段,证明斯特林戈夫和比特币洗钱之间的关联,打破比特币的匿名性。这对非技术背景的法官和陪审团而言,估计是个不小的考验。

对抗加密货币洗钱的手段

尽管大多数加密货币都具有匿名性质,但针对性的区块链分析法可以被用来调查非法加密货币活动。

在技术上,区块链分析法基于跟踪公开记录上的资金流动。即使不知道加密钱包地址对应的真实身份,分析人员也可以根据使用模式和交易网络分析,对同一实体控制的地址进行聚类。

例如,如果一个地址重复将其80%的资金发送到第二个地址,则表明它们非常有可能属于同一人所有;将相关地址集群连接在一起,可以映射出由单个实体控制的加密货币账号的集合。

一些分析公司会持续建设一个精心保护的加密币交易数据库,它可以将真实世界的已知身份分别映射到某些钱包地址,例如属于大型交易所的钱包地址。当资金从已知实体流向未知实体时,就会揭露有关谁控制匿名地址的信息。通过使用“赌博网站”、“暗网交易”、“加密货币混币器”或“交易商家”等标签对钱包地址进行分类,分析师可以检测资金何时流入或流出与非法活动相关的地址。这就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使得跟踪洗钱模式成为可能。

地理位置数据和IP地址信息提供了额外的信息——例如识别加密货币在受制裁国家的使用情况。比特币钱包是匿名的,但IP地址不是。此外交易时间也可以具有指示性,例如在勒索软件攻击后立即识别到交易所的存款可能是赎金支付。

还有更先进的技术,例如分析交易网络的拓扑结构以识别洗钱计划中使用的中转模式。分析师还可以利用犯罪分子犯下的错误,例如在多个暗网地址上重复使用钱包地址。这可以让监管者跨平台调查真实身份。

这些方法结合在一起,使调查人员能够通过巧妙的刑侦手段克服基于加密的匿名性。这需要世界一流的数据科学和艰苦的人工分析,但如果知道如何寻找、在哪寻找,区块链上的数字痕迹依然能够暴露非法活动。

美国司法部就利用这些分析技术对反洗钱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比如“比特币迷雾”案件中,美国执法部门就通过技术手段成功追踪到其资金流向Coinbase和Kraken等交易所。他们向法院发出请求,要求识别由“比特币迷雾”支付的账户持有人的身份,结果大多数被发现的地址被证实用于犯罪目的,例如分发勒索软件或交易毒品。案件的主要嫌疑人斯特林戈夫还犯了一些基本操作上的安全错误,例如使用他的个人电子邮件注册“比特币迷雾”的域名,这些错误最终让警方识别到他的身份。

此外,在2022年2月,美国司法部在曼哈顿也逮捕了2名嫌疑人并且查封了价值36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这批非法资金据信与2016年Bitfinex虚拟币交易所被黑客攻击有关。调查人员通过分析手段首先锁定了两名嫌疑人使用的数字钱包并且确定了两人的身份,然后通过法院授权对他们的在线账户实施了控制,获取了钱包的私钥,从而查获了94000个比特币。

我国现有管控措施

对于比特币洗钱的打击和监控,中国政府自然也与时俱进。不过对于比特币洗钱,中国政府是把比特币监管和打击反洗钱分开处理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是中国反洗钱的基本法律。该法对洗钱的定义、监测对象、要求和反洗钱机构的职责等做了明确规定。第二年,中国启动了反洗钱监测系统,要求金融机构报告可疑交易;经过十多年建设,该系统已涵盖了所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国际上,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反恐怖融资公约》等国际公约,也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2018年,中国加入了“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组”,积极参与国际反洗钱合作。

人民银行下设的反洗钱局是中国反洗钱的主管部门,负责反洗钱政策制定和监管。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也协助开展反洗钱调查。此外,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防止被用于洗钱。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反洗钱力度。如“天网行动”专项打击洗钱活动,冻结数亿资产;对赌博、贩毒等犯罪收入强力追缴;加强监控资金跨境流动,防止资金外逃。

闻博:币安涉洗钱被罚43亿美元,背后是新一轮“猫鼠游戏”  第3张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从2013年开始密切关注加密数字货币,并陆续出台监管政策。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明确禁止代币发行融资(ICO),认定代币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随后,中国关闭了国内加密货币交易所,限制相关金融机构为加密货币提供服务,阻止人民币等法定货币被用于加密货币交易。这严格限制了加密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币安等加密货币交易所就是在这个时期纷纷撤出了中国大陆。

但目前,技术上无法完全阻断加密货币的使用。中国公民和机构仍可通过境外交易所等途径持有、交易加密货币。缺乏监管显然增加了欺诈和洗钱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积极研究发行数字法定货币,在典型应用场景开展试点,这被视为在严格监管加密资产的同时,利用其技术创新。

当前中国的监管重点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控制权。但随着技术发展,监管思路也在调整,未来可能会有更明确的加密资产监管方案。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会采取“管住出入口,放开内部”的思路,即阻隔法币进入加密货币领域,但允许在加密货币内部进行自由交易。

总体来说,中国政府持续监管和打击加密货币在犯罪中的用途,可以看出,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反洗钱法治体系和工作机制。但随着洗钱手法的更新,监管还需不断强化;加密货币的兴起也带来新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努力。

只要有洗钱犯罪的需要,调查人员和犯罪分子之间的“猫鼠游戏”还会继续下去。不过“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犯罪”,相信即使犯罪过程再怎么百折千回,网线前的犯罪分子终会被确定,终会现形于法庭之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