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欧 > 正文

马云持股公司花3.1亿元买以太坊

云锋金融自身的牌照优势也为此次投资提供了合规基础。公司旗下子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 1、4、6、9 号全金融牌照,业务覆盖证券经纪、资产管理、保险等领域,这意味着其未来可合法开展与 ETH 相关的金融创新业务,如推出代币化保险产品、跨境支付服务或 RWA 基金。这种 "技术 + 牌照 + 资产" 的组合,构成了马云系资本进军 Web3 的完整生态闭环。

投资逻辑:为何选择以太坊而非比特币?

在加密货币市场,比特币作为 "数字黄金" 通常是机构投资者的首选配置资产,但云锋金融却选择了以太坊,这一决策背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从市场数据来看,以太坊在 RWA 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其核心吸引力 —— 截至 2025 年 8 月,以太坊占据全球 RWA 市场 81% 的份额,贝莱德、富达等资管巨头发行的代币化国债产品中,80% 选择以太坊作为底层协议。其中贝莱德的 BUIDL 基金规模已突破 24 亿美元,90% 以上资产沉淀在以太坊网络。

技术层面,以太坊 2.0 的持续推进解决了早期网络拥堵、高手续费等问题,特别是 Dencun 升级(EIP-4844)大幅降低了 Layer 2 费用,提升了可扩展性,为大规模商业应用铺平道路。截至 2025 年 9 月,以太坊质押量已突破 3380 万枚,占总供应量超过 25%,形成了链上金融的 "利率锚点",这种生态稳定性使其成为机构配置的优选。

马云持股公司花3.1亿元买以太坊  第1张

从投资时机来看,云锋金融的入场时点颇具讲究。2025 年 9 月初,以太坊价格稳定在 4386 美元左右,较 8 月下旬的 4.4200 美元低点反弹约 4.4%,处于相对合理的估值区间。链上数据显示,9 月 2 日当天约有 1.076 亿美元的 ETH 净流入交易所,创数月来单日流入量之最,表明市场买盘兴趣浓厚。同时,美国《CLARITY 法案》的通过为 ETH 提供了监管背书,使其从 "高风险资产" 正式转型为 "合规数字商品",这一法律定性消除了机构投资的核心顾虑。

云锋金融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购入 ETH 旨在支持集团在 RWA 代币化等前沿领域的布局,这与香港金管局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2025 年 8 月 7 日,香港金管局上线 RWA 注册登记平台,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传统资产的数字化流通,而以太坊正是该平台的核心技术支撑。这种 "政策 + 技术 + 市场" 的三重共振,使 ETH 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 Web3 世界的最佳桥梁。

市场影响:机构入场改写行业格局

云锋金融的 ETH 投资决策迅速在加密货币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公告发布后 24 小时内,以太坊价格从 4386 美元上涨至 4530 美元,涨幅达 3.3%,同期比特币涨幅仅为 1.2%,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机构入场信号的积极响应。加密货币数据分析平台 Nansen 数据显示,公告发布后,鲸鱼地址(持有 1000 枚以上 ETH 的钱包)增持量达 2300 枚,机构资金流入迹象明显。

从行业层面看,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背景的大型资本开始重新审视加密货币的价值。此前,由于监管政策限制,中国资本在加密领域多采取观望态度,而云锋金融的突破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马云本人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也经历了明显转变 —— 早期他曾对加密货币持谨慎立场,2018 年两会期间明确表示 "阿里巴巴不发币,但会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如今通过云锋金融布局 ETH,体现出其对区块链价值认知的深化。

这种转变并非孤例。2025 年以来,全球机构对加密货币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据 CoinShares 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全球加密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达 890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7%,其中以太坊相关基金占比从 2024 年的 28% 提升至 39%。Franklin Templeton、BlackRock 等机构已发行基于 ETH 的 RWA 基金,规模超百亿美元,这种 "传统金融 + 区块链" 的融合模式正在成为行业新主流。

马云持股公司花3.1亿元买以太坊  第2张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云锋金融的投资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 —— 当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将 ETH 纳入战略储备,意味着加密资产已从边缘市场走向主流投资组合。Bitget 首席执行官 Gracy Chen 分析指出:"马云系资本的入场,将吸引更多亚洲机构关注 ETH,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配置热潮,这对以太坊生态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监管平衡:中国政策框架下的合规探索

云锋金融的 ETH 投资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中国加密货币监管政策框架下的合规性探索。2025 年中国对加密货币采取 "审慎监管 + 技术探索" 的双轨制策略:一方面,延续 2013 年《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2017 年《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及 2021 年《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确立的 "禁止式监管" 框架,严厉打击加密货币投机炒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DCEP)研发,已在 40 余个城市试点,覆盖零售支付、跨境结算等领域,预计 2025 年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元。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云锋金融的操作展现出巧妙的合规平衡:首先,投资主体为注册于香港的上市公司,适用香港地区相对开放的加密货币监管政策;其次,资金来源为集团内部现金储备,不涉及面向内地投资者的募资行为;最后,投资目的明确为战略储备而非短期投机,与监管层抑制投机的导向相符。这种 "离岸操作 + 合规用途" 的模式,为其他中资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金融枢纽,其加密货币政策成为重要的突破口。2024 年以来,香港证监会逐步放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允许持牌机构为专业投资者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并推出 RWA 代币化试点。云锋金融作为香港持牌金融机构,其 ETH 投资完全符合当地监管要求,这也体现出中国监管层 "以香港为试点,探索加密资产合规路径" 的战略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监管层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始终积极。2023 年《浦江数链白皮书》推动政务数据互通,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区块链产业园,形成 "技术合规化应用" 路径。这种 "区分技术与资产,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 的监管思路,为马云系资本的区块链布局提供了政策空间。

马云持股公司花3.1亿元买以太坊  第3张

未来展望:从资产储备到生态落地

对于云锋金融而言,购入 ETH 只是其 Web3 布局的起点,如何将数字资产与现有业务融合,实现商业价值转化,将是未来的核心挑战。从短期来看,公司可能围绕 ETH 开展三方面业务:一是推出 ETH 质押服务,利用其持有的 1 万枚 ETH 获取稳定收益(当前以太坊质押年化收益率约 4.2%);二是开发基于 ETH 的 RWA 产品,将传统金融资产(如债券、基金)代币化后在以太坊网络流通;三是与蚂蚁数科合作,探索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场景的区块链应用。

从行业趋势来看,以太坊的长期价值将取决于其生态系统的持续创新。目前,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 NFT 市场的主导地位稳固,Layer 2 解决方案加速吸引开发者与用户,这些都为 ETH 的价值支撑提供了基础。币圈分析师沃尔夫提出看涨观点:以太坊正在形成长达三年的 "上升三角形" 技术形态,目标价格直指 12 万美元,尽管这一预测较为激进,但反映出市场对以太坊长期前景的信心。

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性较大,以太坊价格曾在 2024 年经历从 4800 美元到 2300 美元的大幅回调,投资风险需要警惕。同时,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 —— 尽管美国《CLARITY 法案》为 ETH 提供了合规基础,但全球监管协调仍面临挑战,未来若出现严格监管政策,可能对 ETH 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马云系资本的入局,标志着加密货币行业正式进入 "机构主导" 的新阶段。当传统金融巨头开始将 ETH 视为战略资产,当区块链技术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Web3 时代的金融生态正在重塑。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跳出短期价格波动,关注以太坊在 RWA、DeFi 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进展;对于监管层而言,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把握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机遇,将是未来政策制定的关键。云锋金融的 3.1 亿 ETH 投资,既是一次商业决策,也是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形态的探索,其影响将在未来数年逐步显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