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欧 > 正文

肖风:数字货币的价值起源 | 区块链专题

文/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

比特币的上线标志着数字货币问世。本文论述了数字货币的价值起源,并从区块链技术的角度,探讨了数字货币的六大特性。

金融创新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尤其在当今的中国。由威廉·N·戈兹曼、K·哥特·罗文霍斯特编著的讲述人类金融创新史的巨著《价值起源》开篇导论中写道:人类社会4000年以来的“这个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过程的基础只是一些简单的道理”。任何金融创新都不外乎围绕这样三个基本要素来进行:一是价值的跨时期转移;二是就未来的偶然结果达成契约(或有权利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三是使得价值交换变得更容易的可转让性(投资者转让金融合约的权利)。而就价值可转让性而言,中国的宋朝在11世纪率先发明的“纸币”,是全球价值可转让性金融创新的开山祖师。

实物货币、金属与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是从物理属性来区别货币,法定货币、私人货币是从信用属性来区别货币。自2009年1月比特币区块链上线以来,这个世界上又发明出来一种新型的货币——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从物理属性上来看,与电子货币一样也是一串串数字,但数字货币的数字又与电子货币的数字不同,它是由一行行计算机代码组成;数字货币从信用属性来看,就更别有洞天了:法定货币是主权政府信用背书,私人货币是私人机构信用背书(如腾讯在它的社区里发行的Q币,就是由腾讯公司来做信用背书),而比特币却是由一种数学算法来做信用背书。

肖风:数字货币的价值起源 | 区块链专题  第1张

但关于数字货币,目前业界不仅定义含糊,而且名称也不一致,数字货币、加密货币、虚拟货币这三种叫法都有。称谓的不同,其中隐藏着不同的细节。首先,虚拟货币与电子货币更相近,不一定记录在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上,它可以用中心化记账方法;而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一般专指记录在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上的货币。第二,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一般都采用密码学非对称加密方法来作隐私保护,是匿名的,而虚拟货币则多指采用中心化机构的安全保障机制,往往是非匿名的。第三,在信用背书的机制上,虚拟货币往往是依靠中心化机构比如央行来背书,数字货币往往用数学算法来背书,而加密货币既可以是数学算法来背书,也可以是中心化机构来背书。因此,从这一点判断,目前各家央行要发行的数字货币应该是更偏向于加密货币,它运行于分布式账本上,但采用的是中心化机构——央行来做信用背书。统一数字货币的名称不是本文的目的,但为方便起见,本文依约定俗成的惯例,统一称为数字货币。

货币的多层复杂含义并不只是出现在数字货币上。Currency、Money、Coin都意指货币,但在现实世界里,Currency的货币含义更多是央行层面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汇率、利率等;Money的货币含义更多是金融机构层面的资金的汇兑、支付、清结算等;Coin的货币含义更多是现钞、零钱、硬币等。在数字货币世界里也一样,比特币叫Bitcoin,加密货币叫Cryptocurrency,加密代币叫Cryptotoken。普林斯顿大学阿尔文德·纳拉亚南等几位教授写的一本区块链技术教科书就叫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比特币与加密货币技术》)。为方便理解,我们也可以大致归类为:央行要发行的数字货币是cryptocurrency;公有区块链上的原生货币是coin;而各家区块链创业公司发行的代币则叫cryptotoken。

《价值起源》一书在论述宋朝发明纸币的原因时,首先提到了技术方面的因素,正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才使得纸币的发行具有了技术基础。与此同理,数字货币的发明首先也是因为分布式网络技术的成熟及密码学理论的发展。中本聪本人没有发明任何数字货币的基础技术,他只是过往技术的集成者。技术的成熟,使得数字货币的发明水到渠成。2009年1月比特币区块链的上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人类社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化迁徙完成了它的第一阶段。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TCP/IP技术的定型,再加上尼格罗蓬蒂《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出版,一般被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数字化迁徙的开始。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必然需要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数字货币正是数字化金融服务的伟大尝试。

数字货币将越来越成为数字世界的价值交换媒介、标价单位、记账单位和储存手段。例如,相对于现行金融体系中的股票“IPO”,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体系中有“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叫首次代币公开预售。一家区块链创业公司,不以公司股票或债券为融资工具,而是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coin),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较为流行的数字货币,以达到融资创业的目的。这些代币不代表公司股权,也不代表公司债权,因此目前各国监管机构对它的公开发行往往持无异议态度。它的价值来源于你需要花费一些代币来驱动这家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在代币发行量有算法约束的情况下,如果该公司的应用程序受到欢迎,使用者很多,则其代币的旺盛需求将推升代币的价格,代币持有者因此而能获得价格上涨的收益。

总体来看,纸币的价值起源是因为它极大地提升了金融的可转让性;数字货币的价值起源则是因为它准确、方便地表征和度量了数字化经济活动。

区块链技术的角度探讨数字货币的特性

关于数字货币的特性,以往的论述多从传统货币理论的角度或传统金融体系的角度看待,而从极客社区及区块链技术的角度看的比较少。笔者试图从极客社区及区块链技术的角度来探讨数字货币的特性,以多维视角来免除盲人摸象的认识误区。

第一,数字货币是匿名性货币。要探讨数字货币的本义,首先不能忘了数字货币产生的初心。这个初心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发明人中本聪的论文题目《一个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数字货币的第一个特性就是电子现金。首先它是现金,具有现金的一切属性,其中最主要的属性就是匿名性;其次它是电子现金,不具有纸钞和硬币的物理结构,方便交易流通。我们熟悉的现金和中本聪设想的数字货币相比,在匿名性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物理结构的现金完全不能被追踪,而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电子现金)却可以被追踪,这对于央行及对合规性负有很高责任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说,匿名性是数字货币的第一要义。当技术能够支持人们在互联网上像传输信息那样方便的传输资金时,虽然人们可能会愿意为了便利性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点隐私,但一定不希望其金融活动被那些无关的人,尤其是心怀恶意的人随随便便就偷窥了。

第二,数字货币是可编程货币。区块链的四大特性是:共享账本、加密算法、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数字货币运行于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系统上,它和运行于金融机构账户系统上的电子货币的显著区别是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赋予它的可编程性。电子货币在金融机构账户上表现为一串串数字符号,交易是账户之间数字的增减。而数字货币在分布式账本上表现为一段段计算机代码,交易是账户或地址之间计算机程序与程序的交换。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使得人们可以编制智能合约,一旦双方或多方事先约定的条件达成,计算机将监督合约自动执行,任何人都不可能反悔。可编程性不但让央行拥有了追踪货币流向的能力,从而可以建立在没有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之前不可能拥有的精准执行货币政策、精准预测市场流动性的超级能力。同时,可编程性也能让金融交易变得自动化,省去金融机构庞大的后期结算业务的中后台部门,甚至让很多金融交易可以实时清算。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效率,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削减了运营成本。

发表评论